給我奶嘴,其餘免談


不管藏幾次,柚子總是拿得到,現在的他開始有了"物體恆存概念"囉


 


什麼是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?


在寶寶的第一個認知發展階段中,


主要會透過感官與身體運動所獲得的訊息來建構物體恆存的概念。


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佩蓉表示,


所謂「物體恆存」就是能夠了解人或物品不見了,只是因為不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,


但寶寶已經慢慢了解,那個人或物品仍然存在,只是暫時看不見並沒有完全消失。


而這個概念是寶寶一切學習的基礎,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理論,


物體恆存概念也是寶寶發展時間與空間概念、邏輯思考、因果關係、


與人互動及遊戲能力的基礎,因此發展此一概念是相當重要的。


物體恆存VS.安全感


常常可以看到寶寶只要媽媽消失在眼前,就會放聲大哭,彷彿媽媽拋棄他似的。


林佩蓉老師表示,較小的寶寶的確會有這樣的感受產生。


在寶寶情感依附的敏感階段,寶寶必須藉由多次正向經驗的學習,


例如:要求媽媽抱抱時會有回應、肚子餓時可以有奶喝等,


逐漸讓寶寶覺得外在世界是他能信任的地方,才能建立可預知、可期待的概念。


但相反的,當寶寶物體恆存概念發展尚未完善時,他不會了解媽媽離開只是暫時的,


等一下就會出現,因此才會有「黏著媽咪」的情況發生。


跟寶寶說話的媽咪


照顧者在照顧寶寶時,免不了會離開寶寶的視線,


這時照顧者可以發出聲音,讓寶寶知道你的存在。


這麼一來,他比較不會有分離焦慮,對人也比較有信任感,當然也比較不易顯得煩躁囉!


廣泛的發展網絡


0~2歲的寶寶,除了在視覺上須發展出分辨物體與背景的能力之外,


記憶力是發展物體恆存概念的另一主要能力。


寶寶必須看得到且記得住人或玩具的影像,並且記得他們藏匿的地方。


由此可知寶寶並非單一地發展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,其它的能力,


例如空間、邏輯與模仿能力等,都要並行發展才行,彼此相互影響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潔冰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